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30 L气升式旋流反应器体积传质系数研究
高美伊, 郭秋丽, 刘永民, 赵德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 31 (6): 24-2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8.06.004
摘要414)   HTML    PDF (2370KB)(164)    收藏
对于空气⁃水和空气⁃水⁃阴离子交换树脂物系,在体积为130 L(内径为290 mm、高为2 000 mm)气升式旋流反应器(HALR)中,当表观气速为0~0.84 cm/s时,研究了固体装载量、颗粒粒径、有无分离器、不同导流筒形式对体积传质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相物系的体积传质系数大于两相的体积传质系数;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体积传质系数呈下降趋势;有分离器的体积传质系数大于无分离器的;表观气速较小时,带翅片导流筒的体积传质系数最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反应条件对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的影响
宋官龙,赵德智,吴 青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5): 17-2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5.004
摘要731)      PDF (2086KB)(349)    收藏
以中海油惠州炼化提供的减压渣油为研究对象,在自主研发的渣油悬浮床加氢装置中进行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分压、催化剂质量分数以及空速对转化率、产物各馏分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60℃、氢分压14MPa、氢油体积比1000∶1、催化剂质量分数300μg/g、空速1.0h -1的最优反应条件下,渣油转化率为 90.50%,生焦率为5.01%。同时分析了渣油悬浮床加氢反应的反应机理与抑焦机理,可为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0L环隙气升式旋流反应器的局部相含率研究
郭秋丽,赵德智,刘永民,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4): 6-1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4.002
摘要577)      PDF (3000KB)(364)    收藏
        为给渣油加氢反应器的工业放大提供参考,在130L环隙气升式旋流反应器中,以空气-水-717型阴
离子交换树脂为三相物系,研究了表观气速、底部间隙、固体装载量、导流筒型式、乙醇体积分数对相含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上升区局部气含率随表观气速、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固体装载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底部间隙的
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底部间隙最优值为60mm。当导流筒型式不同时,气含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翅片型、喇叭口
型、传统圆柱型。在表观气速为0.239、0.478cm/s时,上升区局部固含率沿轴向高度呈现出“下浓上稀”的趋势;当表
观气速为0.597、0.836cm/s时,上升区局部固含率轴向分布均匀。上升区局部固含率随底部间隙的增大而减小,随
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变化不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柴油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脱硫性能的研究
张志伟,丁 巍,赵德智,宋官龙,张 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4): 7-1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4.002
摘要575)      PDF (2683KB)(441)    收藏
硫脲作沉淀剂母体,柠檬酸作为络合剂,采用均匀沉淀法与纳米自组装方法相结合制备Mo-Ni-P加氢催化剂,并对Mo-Ni-P加氢催化剂进行了BET、NH 3-TPD、CO 吸附及XPS表征,分析其结构及性质。BET及CO吸附分析结果表明,当沉淀剂的加入质量分数为40%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加氢脱硫的催化性能。40h的加氢实验表明,新型催化剂的平均脱硫率为95.3%,比对比催化剂高1.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柴油降凝剂的合成方法
刘 美, 林泽野, 王男男, 赵德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6): 25-2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6.005
摘要607)      PDF (1602KB)(386)    收藏
采用α - 甲基丙烯酸混合酯、 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共聚, 制备新型柴油降凝剂( P P D) 。实验结果表明, 此 P P D最佳的合成条件是: 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 8%, α - 甲基丙烯酸混合酯、 苯乙烯、 马来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6∶1∶ 1, 聚合温度为8 0℃, 聚合时间8h。当降凝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 1%时, 降凝效果达到最优。同时将此P P D分别与 A、 B、 C表面活性剂等按不同比例复配, 结果发现与B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4∶1复配后柴油的凝点降低了1 7℃, 降 凝效果最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东渣油加氢处理过程中硫的脱除规律研究
刘 美, 白 泽, 刘铁斌, 赵德智, 袁胜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2): 41-4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2.008
摘要399)      PDF (2059KB)(454)    收藏
对于中东混合原油常渣原料油在固定床连续加氢反应装置中的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 明, 经过固定床连续加氢处理后, 含硫化合物的含量随着加氢深度的增加明显降低, 脱除效果明显, 最终脱除率达到 8 3. 2 2%; 硫含量在原料油和生成油中的分布规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最终得到的生成油<3 5 0℃馏分中的硫 醚硫全部脱除, 苯并噻吩基本上脱除完全, 空间位阻大的二苯并噻吩类含硫化合物也大部分被脱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酸催化合成ω - 吖啶戊酸的工艺条件优化
宫 哲, 王德慧, 宋官龙, 赵德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6): 20-2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6.005
摘要366)      PDF (1698KB)(289)    收藏
在路易斯酸和质子酸既作为催化剂又作为溶剂的条件下, 二苯胺与己二酸通过酸催化环合反应生成 ω - 吖啶戊酸。分别考察了常见催化剂、 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催化剂用量、 底物投料比等因素对最终产品收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HF活性较高、 反应时间6h、 反应温度6 0℃、 n( 催化剂) / n( 底物) =3、 n( 二苯胺) / n( 己二酸) =1∶3 时, 其产品ω - 吖啶戊酸最高收率达到8 2. 6%。通过 NMR、 MS和元素分析对产品ω - 吖啶戊酸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产 物为ω - 吖啶戊酸。HF作为催化剂使得反应温度低、 产品易于分离精制、 产品纯度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硼改性T i O 2 纳米管阵列负载 Mo - N i - P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脱硫性能
杨 雪, 王德慧, 宋官龙, 赵德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5): 39-4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5.009
摘要548)      PDF (1896KB)(373)    收藏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适宜孔容和大比表面积的 T i O 2 纳米管阵列, 以其为载体将具有催化加氢活性的金属 Mo和 N i负载其表面。通过负载前硼改性、 磷修饰等手段制备了具有较大孔径( 7 2. 3n m) 和比表面积( 1 5 6 m2/ g) 的催化加氢精制催化剂, 并对其进行表征。催化加氢脱硫性能选用5mL固定床小试设备, 以孤岛焦化柴油作为原料进行加氢评价。结果表明, 压力7MP a, 温度3 6 0℃, 空速1. 5h-1, 氢油体积比为6 0 0∶1的条件下, 该柴油产品脱硫率为9 6. 6%, 基本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组装催化剂在混合油加氢精制中的应用
田 野, 赵德智, 王鼎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15-2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04
摘要449)      PDF (1800KB)(415)    收藏
实验原料油用回炼油与劣质催化柴油体积比2∶1配比, 用一种新型的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对其进行精制, 设计正交试验, 考察在不同温度、 空速和压力下对加氢脱硫( HD S) 、 加氢脱氮( HDN) 和加氢脱芳烃( HDA r ) 的影响, 通过实验得出对 HD S、 HDN、 HDA r效果影响最重要的因子。通过B E T的表征, 证明在该催化剂F A - 1 2 0 4上是均匀多层分散的纳米粒子, 它的平均孔径、 孔容、 比表面积分别为7. 7n m、 0. 2 6c m3/ g、 1 3 2. 7m2/ g, 从结果来看其性质优于工业催化剂F - 2, 考察这种催化剂在劣质环境下的活性以及其耐结焦性并与纳米自组装催化剂F A - 2 0 - 1 2以及工业催化剂F - 2相比较, 结果表明F A - 1 2 0 4的脱硫、 脱氮和四环、 五环芳烃脱除率分别为6 6%、 3 4%和7 4%; F - 2的脱硫率、 脱氮率和四环、 五环芳烃脱除率分别为4 0%、 2 4%和2 5%, 表明F A - 1 2 0 4的抗结焦性能优于工业催化剂F - 2, 且对于脱芳烃具有一定的深加工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自组装大孔催化剂对催化裂化柴油的加氢催化性能
李思洋, 赵德智, 王鼎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11-1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03
摘要445)      PDF (2618KB)(421)    收藏
采用二次纳米自组装方法制备出具有大孔道的催化剂0 1 0 6、 1 2 2 7, 两种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在3 0~1 0 0n m孔径分布分别占1 1%、 2 8%。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具有低堆积密度和高金属含量等特点。在1 0mL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 以镇海炼化的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 在温度3 6 0曟、 压力7MP a、 氢油体积比为6 0 0暶1、 体积空速为1. 5h-1条件下, 考察了两种纳米自组装催化剂的初活性评价, 并与现有工业催化剂作对比。结果表明, 两种纳米自组装催化剂0 1 0 6、 1 2 2 7可使催化裂化柴油的含硫质量分数从1 24 0 0毺 g / g分别最低降到4 8 3、 2 8 3毺 g / g, 最高脱硫率分别为9 6. 1 0%、 9 7. 7 1%; 将含氮质量分数从15 0 7毺 g / g分别最低降到3 5. 7、 1 4. 0毺 g / g, 最高脱氮率分别为9 7. 6 3%和9 9 灡 0 0%; 其最高芳烃饱和率分别为6 7. 9 9%和6 8. 8 8%; 而 参比催化剂仅可使催化裂化柴油的含硫质量分数从1 24 0 0毺 g / g最低降到5 3 7毺 g / g, 最高脱硫率为9 4. 5 7%; 将含氮质量分数从15 0 7毺 g / g最低降到6 4. 6毺 g / g, 最高脱氮率为9 5. 5 4%; 其最高芳烃饱和率为6 5. 6 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0kg/hC16-C19重烷烯烷基化中试装置工艺研究
卢瑞真,王德慧,赵德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3, 26 (1): 36-3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3.01.009
摘要412)      PDF (2100KB)(286)    收藏
采用氢氟酸烷基化法(UOP法),对C 16-C 19的重烷烯烃进行烷基化实验,取得相关工艺数据,开发重烷烯烷基化中试工艺技术,为工业化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当反应温度为50℃,压力为0.88 MPa,反应时间为20 min,苯烯物质的量比为8:1,HF和碳氢化合物的体积比为2:1时,得到其最佳转化率为10.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自组装柴油加氢催化剂性能研究
张锦辉,王鼎聪,丁巍,赵德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3, 26 (1): 17-2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3.01.004
摘要436)      PDF (1644KB)(254)    收藏
采用二次纳米自组装方法制备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利用N2吸附法对催化剂的孔径、孔分布、比表面积进行分析,通过对基本性质比较发现,纳米自组装催化剂的孔径大部分集中在30~100 nm,占催化剂总孔径的36.13%。以催化柴油为原料,在微型反应器中评价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和参比剂的脱硫、脱氮、芳烃饱和活性。结果表明,在反应20 h后,纳米自组装催化剂的脱硫率为90.13%,脱氮率为92.62%,芳烃饱和率为73.1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对催化裂化混合油抗结焦性能的研究
甄晓波,王鼎聪,丁巍,赵德智,曹祖宾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3, 26 (1): 11-1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3.01.003
摘要383)      PDF (2728KB)(412)    收藏
采用二次纳米自组装法制备合成具有大孔容、金属分散性好等特点的催化剂FA2012。通过BET、XRD和TEM的表征,证明在FA2012上是均匀多层分散的纳米粒子,它的平均孔径、孔容、比表面积分别为12.3 nm、0.37 cm3/g、219 m2/g。单位体积反应器中FA2012的金属质量分数约是参比剂F2的1/4。并对V重循环油/V催柴为2∶1的混合油进行加氢活性评价,结果表明,FA2012的脱硫、脱氮、芳烃转化率分别为61%、16%和45%;F2的脱硫、脱氮及芳烃转化率分别为40%、24% 和25%,表明FA2012的抗结焦性能优于工业催化剂F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超声波辅助作用下脱除页岩油中金属的研究
张蕾,赵德智,戴咏川,宋官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6): 21-2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6.006
摘要444)      PDF (701KB)(351)    收藏
以抚顺页岩油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超声波破乳技术进行页岩油脱金属的研究。研究了超声波的辅助作用、脱金属剂种类及其用量、破乳剂种类、沉降时间等因素对金属Fe,Ca,Na和Mg脱除率的影响,得出了较为理想的脱金属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超声波与无超声波作用下,前者脱金属效果较后者显著;在超声波作用下,脱金属剂ETCF的质量分数为2 500 μg/g,破乳剂选用R203A,沉降4 h,金属Fe脱除率达到80%以上,金属Mg脱除率达到90%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船用燃料油的调和技术及其稳定性研究
李颖,刘美,赵德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6): 14-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6.004
摘要531)      PDF (648KB)(332)    收藏
以渣油、乙烯焦油、页岩油为研究对象调和制备船用燃料油。考察了调和比、温度、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及复配表面活性剂对调和油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渣油)/m(乙烯焦油) =1∶1.25和m(渣油)/m(页岩油)=1∶1.00时,得到的调和油不但黏度指标达到180#船舶燃料油产品要求,而且闪点和稳定性均符合国家标准;当添加HLB值为12且以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表面活性剂时,调和油的黏度显著降低。复配表面活性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3%时, 黏度降到最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剂—汽油间接换热系统传热特性研究
李昊,赵德智,孟凡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5): 29-3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5.008
摘要429)      PDF (653KB)(271)    收藏
在由固定流化床改造的气—固间接换热系统中,以催化裂化平衡催化剂和催化汽油为原料,对系统的传热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进油量、流化风量、床层温度等因素对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油量的增加,传热系数逐渐下降;提高床层温度和流化风量,传热系数逐渐增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庆高蜡原油降凝效果评价
周浩,赵德智,戴咏川,石薇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4): 44-46.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4.012
摘要750)      PDF (216KB)(599)    收藏
对大庆高蜡原油降凝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原油在添加加强型降凝剂质量分数为80µg/g, 热处理温度70℃,热处理时间1h,冷却速率0.5℃/min,剪切速率60r/min的工艺条件下降凝效果最好,凝点降低至21.8℃,同时相应地降低了大庆原油的运动粘度,为安全、平稳、高效地管道输送提供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o-Ni-P纳米自组装Al 2O 3 劣质柴油加氢催化剂脱硫研究
张国伟,赵德智,王鼎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4): 37-4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4.010
摘要643)      PDF (262KB)(595)    收藏
制备了以纳米自组装大孔容介孔氧化铝为载体,改性和共浸法制备担载Mo-Ni双金属活性组分的 Mo-Ni-P纳米自组装Al 2O 3 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压汞法和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纳米自组装大孔容介孔氧化铝催化剂Ni-Mo的负载量为w(NiO)=7.69%,w(MoO 3)=27.2%,P改性后其质量分数为0.05%。以孤岛焦化柴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的脱硫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脱硫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70℃,压力7.5MPa,氢油体积比700,体积空速1.5h -1。在此条件下,柴油含硫质量分数可由14100µg/g降至125µg/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